机关枪的转动结构代表一件事,极其重大的一件事,也是推动灵气革命成功的最重要标志。
灵气能源可以转化成机械能。
这相当于蒸汽机不需要烧开水,直接吃煤炭就能动。
将其运用到步枪制造中,最简单也最重要的就是制造机床。
火铳之所以产量低下,还是因为枪管制造速度慢。
要是有强大且自动的机床,枪管就不需要工匠用铁块一点点敲成圆形再镗削,可以用一根铁棒直接钻成枪管,速度提升千百倍不止。
正好此时的步枪还不需要太过优秀的钢材,用熟铁就行,车床刀头可以直接用普通高碳钢,大明自己就可以制造。
而且有了机床后,所有零件都能快速切削加工而成,可以建立流水线作业,能更快速培养工人,增加流水线和产量。
“混账!”
“皇爷爷,谁又惹你生气了?”
“还能有谁,那帮文官屁事不干,就盯着你不学礼教不放。咱说你聪慧,过目不忘,他们居然不信!”
“皇爷爷,你是好事啊。”
“哦?怎么说?”
“皇爷爷兴大狱,杀了那么多文官,他们自然精神紧绷,自然想转移皇爷爷视线。孙儿就是现成最好的靶子,纠缠孙儿总好过皇爷爷纠缠他们自身。”
“乖孙,你又有什么想法?”
“皇爷爷,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要是让那些文官发现,还不知道要怎么捣乱。不如让他们放松警惕,过一段安生日子,把注意力放到我弟弟身上。”朱雄英说道,“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再说皇爷爷你马上就要闭关修炼,不给文官们一点甜头,闭关都闭不安稳。”
“乖孙,家和万事兴啊。”
“皇爷爷,我们是皇家,生下来就是政治生物,首先要考虑政治,其后才是亲情。政治生物怎么选择不是自己决定的,是由整个利益团体的利益驱导的。”
“乖孙,你还是专心给我训练新军。”
“那也要皇爷爷支持孙儿,孙儿要士兵,一定要穷苦出身的将士。”
“哈哈哈,乖孙,跟咱打天下的兄弟哪个不是穷苦出身!这事你就别烦恼了,人已经在路上了。”
“那孙儿先去钢厂。”
不管是灵气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炼钢。
钢铁这种坚固耐用且数量庞大的材料,是人类最重要最需要使用的材料。
为了改良炼钢工艺,增强钢铁产量,朱雄英让朱元璋从全国十三所官办铁厂中抽调精锐骨干入京,于京师六合县建立新钢厂。
为了安抚众工匠,所有人都成为坐班工匠,有固定工资,工资很高(朱雄英坚持的),还给配发房屋,领头工匠还能获得官位,让一众工匠安心工作。
“殿下,这高炉炉温不够,铁水与炉渣难以分离,莫如使用石炭。”
“不行,就算用了焦炭,以后也会没有,必须使用木炭。”
“这石……焦炭随处可见,如何会没有?”
“以后你就知道了。”朱雄英说道,“炼一炉我看看,看还能不能改善工艺。”
黄铁匠,原名黄大山,世代炼铁,阳山铁厂大匠,因朱雄英要求用木炭炼铁,朱元璋从广东抽调来的高级匠人,也是阳山铁厂的负责人之一。
按理说炼铁用高炉焦炭,但朱雄英知道将来地球上的所有煤炭都会变成灵石,所以坚持用木炭炼铁,就是避免将来没有原材料,也避免浪费灵石。
用木炭炼铁本没有问题,大明有完整且成熟的工艺,南方各省炼铁都用木炭,问题是朱雄英不满足一炉只有几百斤的小炉,他要一炉至少五吨(万斤)以上的高炉。
就算五吨的高炉也不大,在后世都是落后产能,于大明就不同了,炼铁炉一大,许多原本没有的问题就出现了,渣水不分离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造成炼铁完全不成功。
都是熟练工匠,新开一炉很快炼成,但正如黄大山所说,炉温不够。
显然不是木炭的问题,木炭燃烧的温度足够融化铁矿,而且为了在炼铁过程中起到骨架(支撑铁矿,木炭和铁矿一层叠一层)的作用,越往下木炭使用越多。
能量来源充足,就是达不到温度,只有可能在炼铁期间有什么东西让炉温降低了。
“你们没用我给的鼓风机(灵石带动不需人力)?”
“用了,殿下的鼓风机确实风大且足,但用了后反而炉温更低,还不如用水排风箱(水力驱动)。”
“这怎么可能?换来我看看。”
“是!”
换上鼓风机再次炼铁,确如黄大山所说,还不如上一炉。
“怎么回事?嗯?”
一头雾水的朱雄英被一阵凉风吹过,脑中闪过一道闪电。
“慢着!”阻止工匠拆卸鼓风机,“吹起来。”
果然,鼓风机吹出来的风是凉的,它就是降温点。
“吹热风?”
“殿下英明!”
许多事一点就透,不需要朱雄英多说,黄大山很快指挥一众工匠造了一个火窑,一头连接鼓风机,一头对准炼铁炉,火窑内干烧木炭(想用煤炭,被朱雄英阻止)。
工匠在改进鼓风机,朱雄英也围着炼铁高炉转了几圈,然后在炉体上刻画阵法。
这是个聚火阵,一般用于炼丹炉,令炉内温度不散失,使炼丹炉有更高的温度,用在炼铁炉上正合适。
“铁水出来了!”
“喔!成功了!”
高兴过后就是烦恼:“殿下,这铁太脆了,不好用。”
肯定脆,炼铁用了那么多木炭,铁中含碳量绝对超高,但这并没有关系,后续再炼,去除碳含量就行。
“陛下,皇太孙又逃课,臣无能,乞骸骨!”吴沉再次请求退休。
“陛下,皇太孙既是亲,亦是臣。陛下令太孙学礼,太孙不至,既不忠亦不孝。”
朱元璋怒喝:“大胆!”
一众官员不敢辩驳,他们知道有些事不能操之过急,这几个月连续宣扬,朱雄英不忠不孝的名声早就远播,但铺垫再多也只能由朱元璋自行决断,多嘴的官员这些年早就死光了,此时的官员都了解朱元璋的脾性。
沉寂片刻,朱元璋说道:“皇孙朱允炆敏而好学,请吴爱卿教导。”
这次吴沉连假装推脱都没有,也不再提退休的事:“臣领命!”
朱允炆是吕本的外孙,吕本是宋元明三朝士大夫出身,绝对的文官自己人。既然没办法培养朱雄英亲近文官,那就换个人培养,朱允炆正合适。
文官认为朱元璋开口让朱允炆跟着吴沉学习,就是让步,只要朱元璋让了这一步就会有千百步,直到他们将朱允炆推上帝位,最终达成他们的目的。
感受底下文官散发的欣喜气氛,朱元璋眼中闪过一瞬冰寒,立马恢复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