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灵气革命

第22章 迁都

大明灵气革命 大街H小巷 2866 2024-11-15 17:37

  “太子殿下,试验田水稻平均亩产五千二百斤,小麦平均亩产三千八百斤,全数丰收!”

  “果真?”

  “奴婢不敢妄言。”

  “好好好!下去领赏吧。”

  “谢殿下。”

  喜子自从上次鼓起勇气给朱雄英报信没有得到反馈,此后一直低调做事,专心沟通试验田所需,这次也是他得到朱雄英应允后第一个向朱标报喜。

  得知这个消息,朱标快步来到朱元璋寝宫:“父皇,试验田成功了,五千八百斤。”

  “好,看来咱可以出门了。”见朱标脸色如常,朱元璋笑问,“怎么,这次不劝咱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看来我儿还是我儿。”

  “让父皇担忧了。”

  “我们父子能打一次天下,就能打第二次,没什么可忧的。”朱元璋说道,“去做准备吧,马上你就要北上了。”

  “是!”

  马皇后处死郭尚仪还是传扬出宫,许多人心头咯噔一下,紧接着就听到噩耗,朱元璋病愈出宫议政。

  “陛下当以病体为重,太子殿下处政老练,国事无忧。”

  见到朱元璋的那一刻,许多官员反而松了一口气,朱元璋脸色极度难看,根本不像是大病初愈的样子,反倒是有点回光返照的可能。

  “太子有更重要的事做,咱现在还是皇帝。”

  虎死余威在,朱元璋还没死呢,官员们劝谏一次后不敢再说话,重新回到洪武年胆战心惊的日子。

  “陛下,国朝初定,此时迁都,全国动荡,非社稷之福啊。”

  “我意已决,休得多言!”

  马上被闭麦的官员不得不开口,朱元璋居然再次在朝堂上提出迁都。

  迁都将极大损害南方士大夫的利益,尤其是江南士大夫的利益。

  朱元璋刚登基那会就提出过迁都,结果没几年黄河就决堤,还是接连决堤,修好了就决口的那种。

  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没有人能说清。

  朱元璋放弃了迁都汴梁的想法,迁都之议暂时搁置。

  到了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爆发,朱元璋看到大明南北裂痕非但没有因为国家统一弥补,反而进一步加深,朱元璋知道必须迁都了,否则大明将变成两个国家,汉人将变成两个民族。

  朱元璋这几年一直在筹划迁都,做铺垫工作,因朱雄英、马皇后病重耽误,这次朱雄英提出利用迁都之议,正中朱元璋下怀。

  李善长府

  “韩国公,职下有礼。”

  “詹御史,今日到访,有何贵干?”

  “韩国公可知陛下迁都之议。”

  “陛下早有此念,不必大惊小怪。”

  詹徽琢磨了一会说道:“今时不同往日,陛下似抱定决心。”

  “那便迁都又何妨?”

  “韩国公此言差矣,国事皆尊南,若贸然北迁,社稷难安啊。”

  “詹御史,我已老,身感不适,请自便。”

  詹徽知道李善长不会动,叹了口气离开了。

  书房内,李善长儿子李祺问道:“父亲,家资皆在南方,为何不劝谏陛下?”

  “痴儿,乌纱帽在,何愁没有家资。”

  吴沉家中,早有许多人等待詹徽的消息,不过他们本人不在,毕竟锦衣卫的威名不小,只是派了心腹到此。

  消息送达,吴沉摇了摇头。亲自到场的马全说道:“看来淮西人不会动。”

  “淮西人多行不法,正愁不是天高皇帝远,怎会反对迁都。”

  “那怎么办?”

  “一定劝阻陛下。”

  马全说道:“陛下病重,时日无多,不会再等了。”

  “或许可以说服太子。”

  “太子不是逆长孙,太子是孝子。”

  “左右都不是,难道坐等不成。”

  吴沉说道:“等不了,陛下已与太子商议,由太子出京北上巡查。”

  “这……陛下还有几日?”

  “足够迁都。”

  “这怎么办?”

  马全说道:“我举荐一人:方孝孺,他受太子重用,可与太子一同北上。”

  “太子仁厚,莫如另作他议。”

  “乡老、臣僚殷切期盼犹在眼前,岂能坐视不理。你若有高见,我洗耳恭听。”

  “唉……”

  吴沉说道:“二皇孙宅心仁厚,可继大位。”

  “那太孙当如何?”

  “一小儿,有何惧哉。”

  马全环顾四周,见众人无话可说,起身道:“我去安排。”

  “我等俱要遗臭万年了。”

  “错,大错特错!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乃天道,我等遵天道而行,必将流芳百世!”

  “唉……”

  要说皇极天元功果然是皇帝专用功法,朱雄英和马皇后都用了好几个月才修炼成功,朱元璋居然顶着老人的身体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这里面虽然有朱雄英从旁协助的功劳,也看出功法在国运加持下的强大。

  正因为比预料少的时间,给了朱元璋暗中代替朱标治理国事的机会,为朱标争取出了一个月修炼的时间。

  有了这一个月的时间,才有朱元璋病重、迁都两个大事一同引爆的机会,百官才有更强的压力,才能诱导百官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为有了修炼的基础,离开京师的朱标首先来到开封,在开封闭关,完成最后的修炼,对外则说先考察开封,看开封适不适合当新京师。

  与朱标一同北上的还有一万训练好的新军,以及徐达、蓝玉等将领,他们一面护送朱标,一面驻屯平津,训练大军等待北伐。

  为刺激那群士大夫,朱元璋派朱雄英进驻兖州,由李文忠辅佐,名义上负责北伐大军的后勤工作,实则主动露出破绽,给士大夫机会。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绝对嫡系,掌管大都督府,由他辅佐朱雄英外出,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李文忠和徐达一样,都是军队顶梁柱,他们两个坐镇京师,许多人不敢动,只有让他们离开,才能勾起那些人的野心。

  “咳咳咳!咳咳咳!”

  “伯父?”

  “偶感风寒不要紧,太孙请回,免得传染太孙。”

  “许是水土不服,待侄儿医治一番即可。”

  连续几日,朱雄英用灵气温养李文忠,还让李文忠修炼,很快痊愈。

  “畅快!畅快!”李文忠看着朱雄英笑道,“真乃天赐雄英与大明。”

  “以后还请伯父装病。”

  “真有人大逆不道?”

  “有些事不以个人意志转移,他们背后站着许多人,哪怕他们不想动,背后之人也会推着他们动。”

  “一群贼子贪心不足。”

  果然,朱雄英上报李文忠病重的公文还没有到京师,消息先传开了。

  一段时间后,淮安侯华中带着一群医生来到兖州,负责医治李文忠。

  “云龙兄,怎致于此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