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
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罗斯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
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总归结简单的一句话,各国与各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罗斯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TNS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意大利的进攻,俄罗斯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罗斯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
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它也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罗斯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RB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罗斯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战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
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历史赐予其最好的机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至于那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年强人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当时他只有19岁而已。
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最后的下场并非是死刑,因为未满28岁,所以判了20年有期徒刑。
其实只不过是换一种方法杀死他罢了,四年以后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因为所谓的“疾病原因”死于监狱之中。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是波斯尼亚人,有着三重身份。首先他是塞尔维亚族民族主义者。
其次他是塞尔维亚中一个救国组织黑手社的成员,注意是黑手社不是世界闻名的黑手党。最后他还是一名学生。普林西普无疑是历史上惹出过最大麻烦的青年。他扣动手枪扳机引发大战时,还只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名中学生。
普林西普之后叛国罪民被抓,而他面临着二十年的监狱生涯,之后在狱中病逝。因为他的举动,导致奥匈帝国开战,最终有61个国家参战,这一个人十几岁的青年都不会想到的事情。当时只想着杀人泄愤,却没想到会引来这么多的事情。也有一些人很看重他的爱国情怀,之后南斯拉夫独立后,塞尔维亚族人也舒缓了很多。当时在普林西普刺杀大公的那个地方,在一个纪念碑的石板上还有他的脚印。之后附近还建立了一个博物馆,专门为人们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