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人,如此错误的搭配,只能有一个解释,”李面说,“假象,为的是掩盖真相!可当我正在思索其想要掩盖的真相时,我的手指却下意识地触碰到了这尊铜质的关公像……结果,差点儿将其碰翻在地!”
“嗯?!”拓跋莺鸾一惊,似乎发现了其中的奥义……“你是说,不仅从外表上看,‘铜像’与‘底座’分属不同,实际情况更是如此?”
“正是,大人!”李面说,“随后经我反复查看,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原来,那尊‘关公像’,正是开启暗门的钥匙!”
虽然有黑暗遮掩着脸面,但拓跋莺鸾,却早已深陷于李面的故事当中!有个细节可以看出,那便是至今的这段故事经历,已让拓跋将军许久没有端起熟悉的酒盏……酒香再浓厚,也架不住对于故事的兴趣!
“然后呢,发生了什么事?”拓跋莺鸾已忍不住问出了声。
“随后,我用手掌转动铜像并对它施加了压力,一瞬之间,拜佛台后面的石门便打开了!”李面如恍如隔世般地讲得非常投入,以至于引二人纷纷如同进入到了似曾相识的“密室”!
“打开了石门,正是向下的螺旋台阶,”李面说,“当时,我的心还是紧张的、忐忑的,因为不知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以及我此行是否有去无回!但是,我知道,此时若是前进,真相可知!于是乎,我秉持着这个信念开始摸了下去……”
李面的讲述,不仅让小黑屋内一片寂静,就连屋外的世界,都好似为这个故事而服务……
“靠着火烛的指引,我来到了‘密室’的底部,”李面继续讲述……“却发现,这里竟然有着六条相似的甬道……人这一生,最难的就是做选择!一招失误则满盘皆输,因此,我怀着极大的忐忑之心,寻找着六条甬道之中的‘不同’……说是‘不同’,其实就是窍门!期间,我发现,这六个洞口,分别对应的是不同的时辰,我就按照中国人……不是,按照后人,也不是……按照习俗,确定了一个方位,却没成想,它就成功了!”
“哦?”拓跋莺鸾一下子站了起来并说,“你是说,你一下子就卜卦到了正确的甬道?”
“正是,大人!”李面回复。
“那,甬道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拓跋莺鸾终于问出了藏心许久的这个疑问。
“回禀大人,我听到了一段如下的对话……一人言,‘太子殿下,鱼已上钩!’一人回,‘好,吐蕃境况如何?’一人又言,‘飞鸽传书,包浆待物,誓取唐杵,指日可待!’一人回,‘贪婪!大理寺那边呢?’一人再言,‘大理寺卿竟日拜访,借您抱病,搪而塞之。’一人回,‘此为何事?’一人言,‘收缴公物!’一人回,‘荒唐,父皇将此事交办于我,怎能容他人侵犯?’一人言,‘奴才亦如此回复,然大理寺卿执意如此,抑或是知晓我们的事?’一人回,‘调查清楚,如是说,可…谈…!’一人最后说,‘为后世传诵本宫,可留些许陶俑……’”
言闭,李面心平气和,可对面的黑暗中,却突然传出了酒盏破碎的声响,不知拓跋莺鸾是因为生气而摔碎了酒盏,还是因惊吓而哆哆嗦嗦,以至于手滑坏碎了能平复神经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