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老槐树后的李面,见四周无人,自觉正是“施法”的好时机。
他手捧玉佩,迈步走出,故意将声音放大,念叨着此前中意的一段口诀:“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玄关若有千重锁,王侯将相居此间!”与此同时,眼睛却不老实,在这块玉佩与主簿厅门上下游走着……
口诀念了一遍,却不见主簿厅内有人走出,李面并未心慌和放弃。这回,他变的更加铿锵有力,再次唱响了这段口诀:“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玄关若有千重锁,王侯将相居此间!”
时隔不久,便听主簿厅内,有人呼应了一段:
缠山倘若千重关,
坡脚断腿奈向前?
关门若有千重锁,
吓退尔等鬼门关!
李面一听,欣喜之余,还得想辙。但起码,这说明了三个事实。
第一,主簿厅内,现如若多人办公,这样的呼应,可等同于卖弄,或被同僚鄙视,即使是作为主簿厅内地位最高、权利最大的官;这样的呼应,也不失为一种冒进,这两段内容连起来,更像是一种暗号!难道你另有图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被小人随意安插个罪名,仕途也就毁了。因此,只能说明,这主簿厅内,现有一人。
第二,次段内容,听起来更加悲观。首段口诀中说:“一重缠是一重关”,主簿厅内便有人回应“缠山倘若千重关”。意思就是,既然“一重缠是一重关”,那“千重关”,意味着缠山也有千座,这样的结果,从气势上首先就凉了半截儿!听得出来,对方的态度很明确:“坡脚断腿奈向前?”意思是,既然缠山千座,坡脚那是肯定的,甚至还有可能断腿,所以,为什么还要继续向前呢?不仅如此,后面两句更绝!翻译过来就是,不仅遇到千重山,每座山门还有千重锁,想要开棺取宝,好比天上摘星、水中捞月!如若第一千座山门,才是王侯将相的大墓和棺椁所在,那你还有心去么?此言一出,能再次凉上半截!综上,说白了,对方一开始就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同僚间的愚人把戏,根本不切实际。
第三,既然主簿厅内,有人正面回应了李面这段口诀,这就说明,离事情成功,尚有一丝希望!怎么讲?如若对“分金定穴、开棺取宝”不感兴趣,一般人,是不会给予正面回应的,想必,更多予以冷处理;或许最多加一句:“这人有病吧!”
综合一分析,李面觉得,这事儿,利大于弊,还是有门儿!随即想了想,回复了一段内容:
一重缠兮一重关,
良车宝马次日前。
至殷墟兮六百里,
烟雾缭绕雨化甜。
就这段李面表述的内容来看,不禁让人身临其境,说的入情入理、入木三分。
这段内容一出,正中主簿厅内,这位仁兄的下怀,可以说,触动很大。怎么讲?前面说过,鸿胪寺当值官员,必须要做到“掌六事”。而这“六事”当中,李面不仅交代了地图、远近、时间,还致敬了一把这位仁兄的顶头上司,甚至不谦虚地讲,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味(当朝圣上李龙基,曾向这位仁兄的顶头上司王忠嗣,询问有关“诸藩诸国之远近”,而王忠嗣也绝不含糊,准确无误地说明了盛唐与这些国家的具体里程,让李龙基颇为满意);除此之外,李面还清晰地说出了需要绕过的山头数量,以及埋藏地点的特点,可谓“通晓天地、惊为天人”!
此刻,主簿厅内,时间停滞,空气凝结,蘸了墨汁的狼毫早不知滚落到了哪里。只有主簿自己,仍坐在那里,傻傻地向门外张望,心想,“这是真遇到仙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