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装甲车辆都是先追求强悍的火力,然后是机动性,将重要的装甲防护放在末尾。同时,由于当时中国军工科技水平所限,战车装甲主要依靠均质钢,这就导致了轻型战车必然无法做到高防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产62式轻型坦克。
中国国产62式轻型坦克在研制时就明确提出,要追求强大的火力和高机动性,适当顾及装甲防护能力。
结果,62式轻型坦克拥有一门85毫米线膛炮,在当时同类吨位的装甲战车中是最强悍的,即便在今天也有相当威力。
而且其重量轻,机动性好。可以说,62式轻型坦克圆满的实现了研制初衷,也压倒了其研制时明确设定的假想敌,即中国台湾省陆军装备的美制M-41轻型坦克。
62式轻型坦克作为当时中国南方装甲部队的绝对主战车型,参加了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果,62式轻型坦克薄弱的装甲防护力在实战中付出血的代价!
不仅不能抗击越南大量装备的苏制反坦克火箭筒,甚至无法抗击当时越南新装备的苏制新式14.5毫米大口径机枪发射的特种穿甲弹。
正是由于62式轻型坦克装甲薄弱,加之携带了大量大口径炮弹。导致62式轻型坦克被击中后,迅速引起车内弹药殉爆,造成重大伤亡。
装甲输送车是陆战场上用来运送步兵、武器弹药的战斗车辆,是一种类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车辆。它可以使陆军部队快速推进,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可输送物资器材。
装甲输送车设有乘载室的轻型装甲车辆。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也可输送物资器材。具有高度机动性、一定防护力和火力,必要时,可用于战斗。分履带式和轮式2种。在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队中,装备到步兵班。
装甲输送车出现的时间与战车约略同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推出专门用来运输步兵的马克IX型坦克。
由于坦克本身的成本较当时使用的卡车高出许多,有些国家是以加装装甲的汽车权充兼作运输的用途。
193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发展机械化部队,由于全履带车的造价与维护成本依旧居高不下,为了配合战车的运动速度与越野能力,半履带车加上防护装甲之后成为最常见的型态。
一战后,德国转向发展装甲车。从1934年开始研制一种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战斗全重9.25吨,乘员2人,动力装置为6缸汽油发动机,最大速度55千米/小时,可载运10名士兵。这种装甲输送车在二战中广泛应用。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M3半履带车与德国SdKfz 251半履带车是最著名的代表。这些车辆拥有防御小口径武器与弹药破片的侧面装甲,但是欠缺顶部的保护。
车体上以携带机枪最为常见。而战争中期以后盟军开始将M4中战车改装成装甲运兵车使用。
到冷战时期,由于核战阴影的威胁、履带动力装置成本下降加上铝合金的使用,装甲运兵车开始具备封闭式车身,为了与步兵共同作战而演化出步兵战斗车这类重武装车种。
生产研发一辆装甲车辆的工作重点在研发前的总体设计阶段,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设计目标上。
装甲输送车的设计目标有以下三点,首先要尽量借用成熟部件,加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测试性设计。
其次,车体后舱设备的布置与安装应充分考虑“人一机一环”工程技术设计,满足在规定的作战环境中的使用要求。
第三,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贯彻国家标准、国军标等相关规定,满足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要求。
装甲输送车总体布置采用国际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标准布置方式,车体内部划分为驾驶室、车长室、载员室、传动室和动力室。
驾驶室顶部正前方装有白昼潜望镜,潜望镜上都增加了防霜装置。驾驶员座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车长室顶部有1个可全向旋转的车长窗口。在车长窗口前面装有1具指挥潜望镜。供车长使用。
装甲输送车由装甲车体、武器、推进系统(动力、传动、操纵、行动装置)、观瞄仪器、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和三防(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装置等组成。
车上通常装有机枪,有的装有小口径机关炮。多数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 6~16吨,车长4.5~7.5米,车宽2.2~3米,车高 1.9 ~ 2.5 米,乘员2~3人,载员8~13人,最大爬坡度25~35度,最大侧倾行驶坡度15~30度。
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时速55~70千米,最大行程300~500千米。
轮式装甲输送车陆上最大时速可达100千米,最大行程可达1000千米 。履带式和四轴驱动轮式装甲输送车越壕宽约 2 米,过垂直墙高 0.5~1 米。
多数装甲输送车可水上行驶,用履带或轮胎划水,最大时速5千米左右 ;装有螺旋桨或喷水式推进装置的 ,最大时速可达10千米。
装甲输送车造价较低,变型性能较好,但火力较弱,防护力较差,多数车乘载室的布置不便于步兵乘车战斗。
步兵战车出现后,有的国家认为步兵战车将取代传统的装甲输送车;多数国家认为两种车的主要用途不同,应同时发展。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装甲输送车,60年代初装备部队。
装甲输送车最大公路速度可达65千米/小时以上,最大行程可达500千米。该车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不仅具有较好的公路机动能力,还具备极佳的越野能力。
车辆可跨越2米宽的壕沟,越过0.7米高的垂直墙,最大爬坡度达32。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
与63式装甲输送车一样,装甲输送车具有浮渡功能,无需准备就可通过内陆江湖。其浮渡方式是自浮,靠履带划水推进。其浮渡装置还包括防浪板和导水装置等。
防浪板是用薄钢板压型焊接而成。导水装置由两侧前浮箱、翼板和后导向器组成,在履带上方构成导水通道。该车水上航速可达6千米/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