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坦克装甲车辆、武装直升机以及其他地面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当今步兵战车也相应地在继续发展。
一是对原有车辆进行改进,例如苏联的БМП-1、联邦德国的黄鼠狼A1、A2、A3、美国的M2A1和M2A2等。二是在改地的基础上研制新一代车辆,例如苏联的БМП-2、联邦德国的黄鼠狼2等。
为了提高陆军机械化部队坦克装甲车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便于缩短研制和生产周期,降低各种费用,简化后勤供应,有利于使用维修以及加速武器装备齐装配套的进程,各国利用步兵战车的底盘发展各种变型车。
步兵战车的变型车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侦察车、自行迫击炮、自行高炮、自行多管火箭炮、自行反坦克炮、导弹发射车以及其他各种工程、技术和后勤保障车辆等,形成比较完整的车族。
60~70年代研制的步兵战车绝大多数已正式列装。当今世界上装备步兵战车的国家和地区已达30多个。
装备数量最多的是苏联,其次是美国及西欧主要国家。苏联装备的БМN-1和БМN-2步兵战车共计约25000辆,空降部队还装备БМN伞兵战车2000多辆。
除本国列装外,还向东欧、西亚、非洲以及印度和古巴等20多个国家出口,并特许少数国家生产。
美国从1983年财政年度起开始装备M2步兵战车,包括M3装甲侦察车在内,总需求量为6889辆,其中M2和M3 2300辆,M2A1和M3A1 1371辆,M2A2和M3A2 3218辆,1989财政年度装备完毕。
LAV-25轮式步兵战车系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制式装备,包括变型车在内,1982~1985财政年度间的采购量总计为758辆,其中步兵战车为422辆。
联邦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自1970年以来,连同其改进型在内一共装备了2136辆。
法国的AMX-10P步兵战车于1973年首次交付军队使用,加上各种变型车,总产量已达1630辆,除大部分装备本国外,还向印尼、希腊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出口。
在西欧主要国家中,英国装备较晚,从1986年开始,装备700多辆,如果把各种变型车计算在内,总数将达到1000多辆。
在亚非拉地区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是印度,共计700余辆,均系从苏联购买的БМN-1步兵战车。现该车已经苏联特许在印度生产。
为此,印度已耗资3.5亿美元兴建生产该车的企业,与之配套的发动机,则由印度生产T-72坦克发动机的工厂提供。
为了进一步提高陆军机械化部队坦克装甲车辆标准化的程度,90年代的步兵战车有可能利用装甲车族的基型底盘,而不象60~80年代那样单独研制,例如联邦德国美洲狮装甲车族和瑞典CV90装甲车族中均有步兵战车。
这样,有利于减少坦克装甲车辆基型底盘的数量。主要是主炮的口径继续增大,从80年代的25~30mm增大到90年代的35~50mm。
例如联邦德国的黄鼠狼2型,火炮口径有35和50mm两种,视需要两种炮管可以互换。美国步兵战车第四阶段发展计划提出,未来火炮口径有可能为45mm。
瑞典CV90装甲车族中步兵战车的主炮口径为40mm,配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将用钨合金弹芯,初速达1600m/s,垂直穿甲厚度为110mm。RB的88式机械化步兵战车主炮口径已定为35mm。
为了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射击精度,车载主要武器有可能配备简易火控系统。例如RB的88式和瑞典CV90装甲车族的步兵战车均将配备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
一般有两种结构,一是在基体装甲外披挂复合装甲,二是采用间隙复合装甲,以提高抗弹性能。
主要是非金属复合材料,诸如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和碳纤维增强塑料等。采用这些材料,既可减轻车重,又能增强防护性能。
至今上述新型的非金属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零部件,未来有可能用于制造炮塔和车体,现今有的国家正在试验之中。
东、西方国家在步兵战车主炮口径的选择上表现出迥异的风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步兵战车的主炮作为一种辅助性火力,以够用为准普遍选择了小口径速射炮,其典型代表是美制M2步兵战车和它使用的25毫米机炮。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则普遍追求强悍的火力,在步兵战车上配备了大口径火炮。其典型代表就是俄制BMP-3步兵战车和其使用的100毫米线膛炮。两个流派泾渭分明,都有各自的理由。
这主要是受各方战车设计和作战使用思想不同而导致的。西方国家普遍拥有强大的空中和地面打击火力。
而且西方国家在军事方面的传统,向来是注重战场的控制权,追求装甲防护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陆军机械化部队将主战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大口径火炮作为主要打击手段,用来攻击重装甲目标或有较强防护能力的工事。
而步兵战车使用的火炮则作为辅助武器,用来配合坦克的大口径重炮。对付人员等软目标或轻型装甲目标以及低空、超低空的慢速空中目标,因此普遍选择了射速快的小口径速射机关炮。
在西方国家的步兵战车火炮中,瑞典90式步兵战车采用的40毫米机炮已经属于难得的“大口径”了。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体系和军事思想受到前苏联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陆军装甲车辆武器系统基本属于苏/俄体系。
而俄系装甲战车系统受冷战时全面战争大军团大纵深的作战目的影响,向来首先追求强大的火力,其次是机动性,最后才是防护力。
中国陆军在装甲车辆发展方面受前苏联影响极深,早期装甲车辆的发展无一例外的继承了俄国人这种标准。
中国早期装甲车辆都是先追求强悍的火力,然后是机动性,将重要的装甲防护放在末尾。
同时,由于当时中国军工科技水平所限,战车装甲主要依靠均质钢,这就导致了轻型战车必然无法做到高防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产62式轻型坦克。